为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第九次工作会、五院2024年战略管理委员会会议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要求,五院积极开展“空间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应用(CAST+AI·R)专项行动”。相关单位结合实际情况与业务特点,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发展。本期介绍五院总体设计部推进“CAST+AI·R”专项行动落实落地的相关实践。
AI推动更高效和谐的宇航人机交互模式发展 在载人航天领域,航天器智能系统正在经历从“预设程序型”向“认知决策型”的范式变革,研制团队突破载人航天器“被动响应”的交互模式,构建具备自主认知和自主动态决策能力的多模态交互大模型信息体系。 团队围绕载人航天人机交互专业,构建“专家级助手、智能驾驶、维修维护辅助、辅助决策与任务规划、自主健康管理”应用架构与协议;提出包括应急决策支持、自主健康管理、智能任务规划、人机协同操控在内的人机交互应用方案。 团队构建覆盖航天器设计技术文档、故障预案、维修手册、操作规范等领域的知识集,支持动态知识库增量学习;同时发展包括语音识别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多模态感知终端输入和多通道反馈输出交互模式,建立支持语音、文字、传感器等结构化数据的多源信息智能化融合架构与协议;实现更高效的人机混合智能交互与决策、更和谐的人机协作模式。 AI变革星载软件开发范式 为适应新一代智能航天器的高集成、高复杂、高智能发展需求,总体设计部围绕星载软件开发全流程,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ESoft软件开发平台,打造高效、智能、协同的开发范式,全面提升软件研制质量与效率。 在数据处理环节,研发团队基于大模型能力,对遥测遥控定义文件与总线配置文件进行智能解析,自动生成标准化测试数据库,有效降低了人工处理成本,提升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代码开发环节,基于EIDE插件平台,融合大模型的代码生成能力,实现星载软件代码的自动生成与迭代,设计师可通过自然语言描述功能需求,快速生成结构清晰、可执行的代码,提高了开发效率,推动了从“人工编码”向“智能驱动”的根本转变。 在测试验证环节,依托大模型对自然语言的强理解力,系统可自动理解用户需求说明文件,智能生成ETest测试用例与脚本,实现从需求到验证的高效闭环,大幅缩短测试设计周期。 在算力支撑方面,星载高性能计算平台和GPU系统已全面建设完成,并成功完成DeepSeek模型的适配与移植,为在轨运行的智能星载软件提供了强大算力支持,奠定了AI技术深度融入星载系统的基础。 通过构建“数据智能处理—代码智能开发—测试智能验证—软件智能执行”的一体化链路,AI正深刻变革星载软件开发范式,为中国航天智能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后续,五院总体设计部将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第九次工作会、五院2024年战略管理委员会会议部署要求,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紧密围绕院“CAST+AI·R”专项行动工作安排,助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航天系统工程,全面支撑五院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航天强国作出更大贡献!